来源:壹财信
作者:马佐夫
去年9月,无锡硅动力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硅动力)开启科创板IPO之路,目前仍处于问询状态。
【资料图】
硅动力主要从事以AC-DC芯片和DC-DC芯片为主的高性能电源管理集成电路的研发、测试和销售,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效节能、稳定安全的电源管理芯片及全套电源解决方案。今年4月初,硅动力官网发文,庆祝硅动力荣获2023中国IC设计成就奖之年度创新IC设计公司,但令人尴尬的是,硅动力的研发投入占比却远不及同行,且有多名核心人员包括研发人员离职后另起炉灶成立了新公司,且还抢先一步递交了上市申请。
创始股东携多名骨干另起炉灶抢先IPO
硅动力成立于2003年6月,由丁国华和实际控制人于晓红等6位股东一同出资,其中于晓红为第一大自然人股东,持股27.65%;丁国华为第二大自然人股东,持股23.59%。
直至2019年初,丁国华还持有硅动力50.93万股,持股比例1.10%。
2019年8月9日,丁国华与无锡源远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员工持股平台,下称:源远管理)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丁国华将其持有公司的50.93万股股份作价49.46万元转让给源远管理,丁国华以2018 年每股净资产7折价格退出硅动力股东行列。
早在2017年11月和2018年7月,丁国华还分别以2017年3月和2018年5月这两个时间点无锡源生高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硅动力控股股东)的净资产7折价格转让了股份。
招股书披露丁国华曾任硅动力董事,是硅动力关键管理人员,已于2019年1月离任。丁国华持有锴威特20.26%的股份并担任董事长。企信网还显示,丁国华早期参与设计/发明了不少硅动力的专利技术。
锴威特在去年6月,已先硅动力一步提交了科创板的首发申请。锴威特招股书更为详细地披露了丁国华与硅动力的“前缘”。
锴威特成立于2015年1月,主营业务为功率半导体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丁国华是其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2000年9月至2003年4月,丁国华任无锡硅科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硅动力创始股东之一)副董事长,2003年6月至2015年8月历任硅动力副董事长、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2003年6月至2019年1月任硅动力董事。
除了丁国华之外,锴威特的副总经理兼研发部总经理、董事谭在超2007年11月至 2012年10月任硅动力研发部经理;财务总监刘娟娟也曾在硅动力任职会计。根据锴威特的第一轮问询回复,除丁国华、谈在超、刘娟娟外,锴威特还有5名员工(包括3名研发部员工)曾在硅动力任职。
值得一提的是,锴威特和硅动力还存在关联交易。2019年至2020年1-9月,硅动力向锴威特销售中测后晶圆40.82万元、40.14万元,采购MOSFET 436.23万元、445.15万元。
两募投项目环评情况未知,且信披不完善遭交易所问询
据招股书,硅动力本次IPO拟募集资金69,240.48万元,分别投入到电源管理芯片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下称: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下称:研发中心项目)、补充流动资金三个项目中。
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拟在自有土地上新建研发及测试场地,购置研发及测试软硬件设备,并引入一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项目总投资额为42,130.53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投资 40,330.53万元,剩余部分通过自有资金投入,项目计划建设期为36个月。该项目已经完成备案,招股书中表示项目会产生环境污染物,公司将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建设环保设施,但却未提及项目的环评情况。
另一研发中心项目也是如此,该项目拟在自有土地新建技术研发中心,购置行业内先进的研发及测试软硬件设备,同时引入高端研发人才,扩大研发团队,满足公司日益增长的研发需求。项目总投资18,909.95万元,建设期为48个月。项目已经取得备案,与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一样,硅动力在招股书中表示项目会产生环境污染物,公司将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建设环保设施,但也未提及环评情况。
硅动力的两个建设项目均有研发投入,但其报告期(2019年至2022年1-3月)内三个完整年度的研发费用率却持续走低。报告期内,硅动力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36%、11.55%、7.46%和9.74%,而同期同行研发费用率平均值为12.11%、13.93%、14.29%和19.65%。随着硅动力研发费用率降低,自2020年之后与同行研发费用率差距也越来越大。
对于上述的两个募投项目,是无需进行环评还是已经得到相关部门豁免,又或是正在申请环评,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投资概算部分的披露也不完善,均未说明募集资金具体使用用途的构成明细,遭到了交易所的问询。
硅动力被交易所要求按照相关要求,对募集资金运用与未来发展规划章节有关信息披露内容予以完善。硅动力需要说明:(1)建设类募投项目的具体内容、构成明细,拟研发、升级或生产的具体内容,与现有产品、在研项目的区别和联系,公司是否具备相关的核心技术和人员储备;(2)结合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金额、研发人员数量等情况,说明募集资金中研发费用规模的合理性,与公司研发能力是否匹配等。
此外,硅动力招股书披露的社保缴纳人数也与公开数据有矛盾。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硅动力无控股子公司。报告期各期末,硅动力员工总数分别为101人、100人、119人和118人,招股书披露社保缴纳人数为97人、94人、108人和104人。
但企信网显示,2019年至2021年,硅动力社保缴纳人数分别为85人、81人、97人。与招股书分别相差12人、13人、11人。
硅动力和多名核心人员离职后创办的锴威特最终谁先登陆资本市场,我们也拭目以待并继续关注。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