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 > 详情

即时:袁隆平逝世两周年,各界缅怀!小儿子将与AI仿真的父亲对话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时间:2023-05-22 20:48:19

今天是袁老逝世两周年,在这个北方水稻插秧的季节,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全体工作人员,在水稻科研基地下田插秧,以此追思缅怀袁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2022年6月,袁老逝世不到一个月,小儿子袁定阳接力“袁梦计划”,继续推广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进一步加快耐盐碱水稻的选育和示范。今年5月22日,该工作站办公室主任田鹏告诉南都记者,两天后的5月24日,袁定阳将再次来到兴安盟,与AI仿真的父亲跨时空对话。


【资料图】

5月22日,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工作人员,在水稻科研基地下田插秧,以此追思缅怀袁老。受访者供图

田鹏告诉南都记者,“这些秧苗都是近几年来我们工作站选育出来新组合和新材料,也是袁院士亲自指导过的育种材料,饱含了我们科研人员几年来的心血,也寄托了袁院士对我们的期许,是一种科研事业和精神的传承。”

当日,田鹏也和同事一起下田插秧,看着绿油油的秧苗,他心生触动,“一方面是感受到农业育种的艰辛,一粥一米来之不易,另一方面更加敬仰袁院士一辈子躬耕田野的风范,我们自己肩膀上面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加重了。”

田鹏曾是袁老的学生,他一直珍藏着一张老照片——袁隆平站在田埂上,挽着裤腿,头顶烈日,向农民讲解水稻种植知识。“袁院士非常接地气,没有一点架子,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热爱的水稻产业,积极推广农业技术。”在他印象中,袁老就像亲切的长辈,他从湖南长沙到内蒙古兴安盟工作后,袁老关切地问他“冷不冷”,指导兴安盟北方粳稻、耐盐碱水稻选育种的思路,鼓励加快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再也看不到袁老在实验田里,再也听不到袁老的教诲了,非常怀念他爽朗的笑声。”田鹏感慨。

田鹏珍藏的老照片。受访者供图

除了广为人知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还有第三个梦想——“海水稻推广一亿亩,亩产达到300公斤”。在盐碱地上种水稻,让种植户收入翻番,是他生前的“袁梦计划”。

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长沙逝世。袁老逝世不到一个月,小儿子袁定阳接力梦想。2022年6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开展了“袁梦计划”二期发布会——计划“十四五”期间在兴安盟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碱水稻20万亩,并成为该项目的技术总指导,负责制定科研方案,指导开展科研工作。

袁隆平曾提出,“三年内帮助兴安盟水稻每亩增产100公斤”。2021年,经测算,内蒙古兴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基地粳稻平均亩产量为715.3公斤,与2018年亩产量不足600公斤相比,三年亩增产100公斤如期实现。

2022年9月26日至27日,第三方测产专家组对该工作站多个基地粳稻、耐盐碱水稻进行测产,其中“157”亩产量达717.56公斤,“1189”亩产量达540.3公斤,均创下新高。袁定阳也来到现场,与众人高兴地试吃“袁梦”高产粳稻大米。

“不仅实现多年连续高产、增产,更是稳产。”5月22日,田鹏告诉南都记者,该工作站还将相关高产栽培、节水栽培技术汇编成材料,免费发放给兴安盟农牧民和种植企业。两天后的5月24日,袁定阳也将再次来到兴安盟,与AI仿真的袁隆平院士跨时空对话,汇报该工作站近年来的研究成果,继续传承父亲的“第三个梦想”。

采写:南都记者 张林菲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中商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